“中国智造”为川藏铁路“保驾护航”
川藏铁路极端装备研制技术交流会暨新品发布会在郑州拉开序幕,中铁高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所属单位中铁科工、中铁装备、中铁工服、中铁磁浮、中铁轨道、中铁环境携系列极端装备产品、技术首次公开亮相,助力川藏铁路建设。
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川藏铁路被称作是继青藏铁路之后的又一条“天路”,是公认的最难建铁路。面对各种“疑难杂症”,高技术装备的出现已是必然趋势。
作为中国铁路建设史最难啃的“硬骨头”,川藏铁路不仅要穿越青藏高原,而且还要克服四川崎岖的山脉地形,很多路段都需要打隧道、跨桥梁。“冻土、滑坡、地震区、岩爆”在川藏铁路建设面前只是“小巫见大巫”。地质难题是一方面,线路还需克服2500米的高差,超过14000米爬升高度,相当于在最艰险、最复杂的高山峡谷间修建世界上技术难度最大的“巨型过山车”。
高科技为川藏铁路建设注入强心剂。面对冻土等地质问题,悬臂掘进机实力“吸睛”,它体积小、方便灵活,可实现多种隧道形状和断面的开挖。不仅有隧道掘进的“金刚钻”,也有挥舞着“金刚爪”、专攻坚硬岩石的“利器”——三臂凿岩台车,它方便灵活,机械化程度高,主要用于隧道开挖。为了最大程度降低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,还专门研制了“快速处理隧道施工污水成套技术装备”,有效去除施工污水中的硅、重金属等污染物,引领绿色施工新风尚。技术不仅仅加快了建设速度,更让我们知道,“天路”之美,离不开高科技保驾护航。
作为“天路”的川藏铁路,建设和运行后,列车从成都、重庆到拉萨只需10~13小时,这不仅缩短了拉萨与内地的地理距离,也拉近了民众彼此间的“心里距离”。对于沿线经济推动也是不可小视的,铁路可以将旅游资源向外延伸,向东可达成都,向西可达拉萨、珠穆朗玛,向南链接大理、丽江,构成一连串的黄金旅游带,成为一条“幸福之路”。
川藏铁路不仅仅展示了“中国匠心”,对于中国铁路走向世界,参加国际市场竞争,亮剑“中国智造”,无疑又是一张漂亮的“名片”。
声明: 1、凡本网注明“中国交通运输协会”,所有自采新闻(含图片),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,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来源。 2、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 3、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。电话:010-67683008转602